天津首例合作建房戛然而止 770万集资全部退回

  发布时间:2008/7/26 12:07:14 点击数:
导读:今年6月,天津市首位合作建房发起人刘革学曾向媒体透露,在关键环节“拿地”上取得了重大进展。但在昨天,刘革学正式向媒体宣布,因为土地规划需要调整,时间和成本出现不可控因素,本市首例步入实施阶段的…

今年6月,天津市首位合作建房发起人刘革学曾向媒体透露,在关键环节“拿地”上取得了重大进展。但在昨天,刘革学正式向媒体宣布,因为土地规划需要调整,时间和成本出现不可控因素,本市首例步入实施阶段的合作建房项目“家园”项目770万元集资,日前已全部划归原主。 

  大多数天津人对“合作建房”的关注起 

  源于今年1月中旬媒体的报道,一段时间来,参与的人数急骤增长。作为合作建房的发起人,刘革学表示,“天津房价已高,市民特别是青年工薪阶层很需要中低价位的住房,但市场无法满足这些需求,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高地价、高税费、高利润、高广告投入等,如果集资建房,可以省下税费、利润、广告等。集资建房对控制房价、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。” 

  刘革学说,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和合作建房者内部机制的完善,今年5月,天津的个人合作建房合作者们成立了天津诚和信投资管理公司,所有的参与者都成为股东,合作建房进行正规化运作。 

  这时候,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.1%,一些新楼开盘均价暴涨百分之几十,人们对低价的“个人合作建房”充满希望。当时天津合作建房者看好河东某项目,并着手洽谈。由于地理位置好,预想价格合理,合作建房一度前途光明。在项目洽谈过程中,按照计划,合作建房者于8月底正式集资,每户预交10万元,由公司运作设立专有账户,保证资金安全,截至9月中旬,参与者达到近100户,集资款项达到770万元。 

  资金不够放弃看中地块 

  就在集资过程中,刘革学等人得知那个看中的项目出现新变化,有关部门对该地块所在的地域进行了规划调整,地块的面积比原定的增大,意味着现有的资金肯定不够。 

  由于当初与参与者签订的合同中规定,在2年至2年半的时间内建成房屋,但现在时间、成本都成为不可控制的因素,经天津诚和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,暂时放弃锁定的目标地块,在新项目确定之前,先行退回合作人集资。目前,解除合作建房专用账户规定条款、建立公司基本账户、提供集资者名单及账户、划款等相应程序已基本完成。 

  刘革学表示,虽然拿地遇到困难,但家园合作建房组织相对成熟的操作模式、安全的封闭式资金管理办法及运作团队的信誉,受到参加者及观察人士的充分肯定。 

  多数参与者未失信心 

  刘革学表示,目前的情况不能称之为成功,但也绝非失败,而是全身而退,明智之举,这是他们对大家负责、对资金安全负责、对合作建房事业负责的做法。而参与者则表示,“我们将坚持下去,随时留意新项目,希望支持的开发公司、合作人、社会人士继续关注和支持。” 

  刘革学说,并没有多少参与者抱怨耽误了自己买房的时机,更多的是继续关注,对合作建房的形式仍有信心。 

  天津个人合作建房大事记 

  2006年底刘革学等几位发起人开始策划、酝酿天津个人合作建房,并召开第一次合作人大会 

  2007年1月,经媒体报道后,报名人数骤增至800人 

  2007年5月,成立天津诚和信投资管理公司,具体负责整个运作,并着手洽谈地块。 

  2007年8月,按照前期计划进行集资 

  2007年9月中旬,在集资过程中,发现洽谈地块的规划将要调整,经公司董事会决定暂时放弃目标地块,在新项目确定之前先行退回合作人集资 

  2007年10月,取消专用账户、向集资者退款 

  分析:个人合作建房难过土地关 

  业内人士表示,由于地源紧张,地价偏高,以及政策支持不够明朗等原因,在房价调整之前,合作建房操作具有相当难度,特别是拿地这一难关无法回避。从现行法规看,土地实行“招、拍、挂”方式进入公开的市场以后,允许个人合作建房机构平等参与住房用地竞买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个人要拿到土地远没有那么简单。 

  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化的推进,国家对企事业单位自建住房用地已经明令禁止,对城市私人建房也停止了用地审批。全国那么多的个人合作建房机构屡屡失败,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拿不到理想价格的土地。 

  竞拍土地拼的是实力。参与合作建房者多是中等收入者,他们不可能把建房资金一步交纳到位,其余资金还要“想办法”。那只能走银行贷款的路。商业贷款必然考虑风险,个人集资建房涉及的环节很多,风险大,银行敢不敢放贷是个问题。 

  “花很少的钱,建自己想要的房子”的确是很好的愿望。大家理想地认为,因为省去了广告、营销等费用,又剔除了开发商的高利润,参与合作建房者就可以买到便宜实惠的房子。而实际上,房地产开发建设是一个专业领域,将规划审批、安全资质检查等手续办下来,就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。即使合作建房能顺利进行到底,房价降低5%到10%就非常难得了。目前,合作建房可以探索多种途径和模式,例如与开发公司合作进行定制、团购、合作开发等。 

  链接:个人合作建房各地“命运” 

  从全国各地情况看,个人合作建房不同程度出现“雷声大,雨点小”的现象,原因一是实际操作面临政策空白;二是合作者对发起人缺少足够信任,不容易把首笔钱拿出来,造成个人合作建房组织拿地困难。三是面对太多“变数”,准备不足让合作者屡屡“失手”。 

  失利者 

  广东:拍房会“拿房”失败 

  昨日,广东的个人合作建房者首次在广州以参与拍卖会的方式拿项目,最后没有成功。这是广州合作建房第3次以此方式拿房,前两次都是在南海市,一次成功拿下18套,一次失败。 

  珠海:“合作拍房”项目流产 

  准备采取联合竞投方式购买现楼的珠海个人“合作拍房”项目,9月8日宣告流产。当时,合作建房者相中位于宝珠新村的一栋7层楼的二手楼,结果,和发起人一起签订意向书的只有9个报名者,最终这次行动没有成功。 

  沈阳:个人合作建房生变数 

  沈阳个人合作建房的始作俑者吴卓说,10月10日,离沈阳个人合作建房宣布全面启动尚不足两月就生变数。几个地块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拿不到,其中的一个地块因为政府规划的原因已经放弃,其他几个因为涉及拆迁等因素运作起来比较复杂,周期较长,因此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进展。 

  郑州:未筹集到300万保证金 

  今年初,河南郑州5位普通市民成立了郑州市个人合作建房筹备组,并以个人名义在银行开户,接受市民的购地资金。但由于未在限期内筹集到300万元的土地招标保证金,郑州个人合作建房初战受挫。 

  成功者 

  温州:合作建房项目成功拿地 

  2006年11月,温州市个人合作建房项目的委托开发商15日以1亿多元的价格拿到了温州市政府挂牌出让的地块。这是国内首个拿到土地的个人合作建房项目。1亿多元的土地出让金和建设资金等将全部由参与个人合作建房的260个成员筹集。 

  深圳:个人合作建房成功交易 

  2006年12月22日,深圳个人合作建房者林立等人通过竞拍成功买下两栋宿舍楼。这是深圳首次个人合作建房的成功案例,也使深圳成为继温州之后第二个出现个人合作建房成功案例的城市。 


 

上一篇:西湖边建高楼涉嫌公共资源流失 "美景"成摇钱树 下一篇:本科五年太长 专家呼吁缩短高校建筑学学制